细胞新资讯 | 盘点近期国内细胞领域前沿资讯

发布时间:2024-08-27


01

王福生院士领衔干细胞治疗慢加急肝衰:首例患者给药顺利完


近日,由王福生院士领衔的团队(施明教授、胡谨华教授等)正在开展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公开。近年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因其取材方便、扩增简便、无伦理学限制和病毒感染风险而备受关注。干细胞移植可以提供大量的肝细胞样细胞,替代正常肝脏所需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同时通过旁分泌机制改变组织微环境。该项目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过程顺利。本研究参与医疗单位包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佑安医院、树兰医院(杭州)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02

我国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已达385项,细胞治疗行业蓬勃发展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现状分析》的报告。以“细胞治疗”为检索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ww.chictr.org.cn/)”检索到有效注册研究385项,对细胞治疗的适应症按照是否为肿瘤分为“肿瘤”和“非肿瘤”进行分析,在82项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中,其中48项适应症为肿瘤类,以淋巴瘤、骨髓瘤、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34项为非肿瘤适应症,各类适应症分布较零散,包括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狼疮性肾炎、地中海贫血、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心力衰竭等。

03

侯宇/王军平/窦颖团队揭示造血干细胞抵抗辐射的关键机制


近期,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侯宇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的王军平教授,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的窦颖教授等共同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表明,Nynrin作为一种关键调控因子,在造血干细胞(HSC)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来维持HSC的稳态,并有效减少活性氧(ROS)的积累。这一发现对于理解HSC如何抵抗辐射诱导的细胞损伤以及恢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04

国内医院将展开干细胞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将展开一项干细胞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干细胞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陆前进医生,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程浩医生共同主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行治疗,探索其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初步疗效。

05

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到,在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部署“核爆点”专项,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加强基因编辑等产业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支持细胞疗法、基因药物等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快速形成产业增量。在炎症、感染等领域,推动全新靶点、全新机制的重磅药物研发。

06

清华大学开发新型CAR-T细胞治疗过敏性哮喘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彭敏团队在Nature lmmunology杂志发表新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长寿命CAR-T细胞的哮喘治愈性疗法,仅需单次输入经过基因编辑和改造的长效多功能CAR-T细胞,即可在动物模型中实现对哮喘的长期疗效,达到治愈效果。该研究首次实现了CAR-T细胞对哮喘这一常见疾病在动物模型中的治愈,开启了CAR-T细胞疗法治愈常见非肿瘤疾病的新篇章。

07

北京协和医院发表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成果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人源神经干细胞(ANGE-S003)经鼻粘膜途径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在这项首次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经鼻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中,结果显示经鼻黏膜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安全可靠的,受试者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试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干细胞疗效可在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达到峰值。

08

湖北省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期,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该政策共计18条。在第6条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中,指出在我省具有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领域,布局实施8大重点工程,“实施基因和细胞治疗策源工程,加强基因编辑、免疫治疗、生物育种等技术和产品开发。”被重点纳入其中。

09

我国学者发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TP临床结果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 张磊/杨仁池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6argetedTherapy》(IF=39.3)在线发布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UC-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治疗难治性ITP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为ITP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10

广东省卫健委成立干细胞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

近期,广东省卫健委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国首个省级干(体)细胞临床研究质里控制中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干细胞、体细胞临床研究管理,推进干细胞、体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和应用。具体职责包括:承担干(体)细胞临床研究日常事务性工作,组织开展干(体)细胞临床研究质量评估,开展干(体)细胞临床研究数据监测,加强干(体)细胞临床研究培训和交流,建立完善干(体)细胞临场研究管理规范和标准。